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医德医风医道和中医药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院行风办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梳理并提炼中医药传统文化中的医德医风医道的思想精髓格言警句整理阐发,这些内容与时俱进地诠释其现实作用和当代价值,有效供给医疗卫生行业思想教育内容,启迪我院医务工作者形成更高层次的精神价值追求,提升全院干部职工人员素质、推进新时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下面是《医德医风教育专栏》第二十期。
医德篇:若依十全三德,此乃真医道之人也
【原文】
医要十全:一要识字,二晓阴阳,三通运气,四辨浮沉,五知反恶,六会针灸,七尝药性,八观虚实,九要礼貌,十要人和,此乃十全也。何为三德?一德者,深明仁义,博览经书,通三教[1]之幽微,知性命之理趣,仁在昆虫[2]之外,智超众人之前,此为一德也;二德者,情性敦厚,道艺深沉,正直处德,心善无毒,艳色红妆见如不睹,笙箫嘹亮听若不闻,锦绣罗绮观如流水,满堂金玉视若浮云,千钟之禄不可费其志,万钟之贵不可损其心,不可为其财而损其德,不可为其利而损其仁,此乃二德也;三德者,痴聋喑哑不可以欺瞒,英雄豪杰不可以趋奉,富贵之家不可以犀象脑子”[3]以为丸,贫贱之家不可以麻渣曲末[4]以为散,高低无二药,贫富一般医。上不欺乎天,下不欺乎地,中不欺乎人。依方修合,积德救人。若依十全三德,此乃真医道之人也。
【简介】
选自寇平《全幼心鉴》卷一《医守十全三德》。
【注解】
[1] 三教:指儒、释、道三种思想教化。
[2]昆虫:古代对动物的总称。
[3]犀象脑子:犀角、象牙、龙脑等名贵药材。
[4]麻渣曲末:胡麻的渣滓、神曲的碎末,指低档劣质药材。
【语译】
医生要做到十全:一要识字有文化;二要知晓阴阳变化的规律;三要通达五运六气;四要能辨别脉象浮沉;五要知晓药物的相反相恶;六要会针灸;七要遍尝药物知晓药性;八要观察分辨虚实;九要注意礼仪容貌;十要注意维持好人与人的和谐关系。这就是十全。
什么是三德?第一德,要深入理解掌握仁义等德行观念,博览儒家经典,深通儒释道三家教化之幽微,知晓生命的道理旨趣,仁爱之心推及禽虫鸟兽在内的一切众生,智慧之识超越在众人之上。第二德,保持敦厚的性情,培育深厚的技艺学养,以正直为德性,心地善良而不存邪念,不被美色所诱惑,不为声乐所吸引,视绫罗绸缎、黄金美玉如浮云流水,不为功名利禄而改变心志,不为谋取钱财而损害德行,不为利益而损害仁心。第三德,医家不因病人的愚痴聋哑而对他们进行欺骗和隐瞒,也不因病人是英雄豪杰就趋炎附势、大加奉承,为富贵之家诊治不能尽用犀角、象牙、龙脑之类的名贵药材为丸,为贫家诊治也不能只用麻渣、曲末之类的低档劣质药材为散。无论贫富贵贱,都应该用一样的标准来对待。这样才能上不欺骗天,下不欺骗地,中不欺骗人。辨证论治,根据合适的药方修合药物加以施治,才能真正地救人性命,积累德行。如果能够遵循这“十全三德”,就是真正的医道中人。
【阐释】
这段文字列出了医家所应具备的十种素质、三种德行,即“十全三德”,对于今天医者的医术医德修养仍有着积极意义。
“十全”对医者的文化素质、医学业务素质和人际交往素质提出了要求。医者需要具有文化素质,才能由“术”的层面提升到“学”的层面。医学不仅仅是治病的学问,也是人与人的学问,所面向的和救助的是人,因而需要待人以礼,保持人和。“三德”凝练了医家应遵守的三种基本德行。第一德是仁义之德,需要用仁义感通天地,包覆众生,也需要博学深思来加深对仁义的认知和明彻。第二德是坚贞之德,医家应当坚持职业操守,敦厚深沉,不因诱惑而失德。第三德是平等之德,只有对病人一视同仁,才能上不欺天,下不欺地,中不欺人。医家要根据“十全三德”来进行自我修养,才是真正的医道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