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医德医风医道和中医药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院行风办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梳理并提炼中医药传统文化中的医德医风医道的思想精髓格言警句整理阐发,这些内容与时俱进地诠释其现实作用和当代价值,有效供给医疗卫生行业思想教育内容,启迪我院医务工作者形成更高层次的精神价值追求,提升全院干部职工人员素质、推进新时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下面是《医德医风教育专栏》第二十二期。
医德篇:非果、达、艺三者兼全,不可以从政,医者亦然
【原文】
当日孔子称仲子[1]之果,端木子[2]之达,冉子[3]之艺,盖各举其长而称之。要知果者不可不达不艺,达者不可不果不艺,艺者不可不果不达。设使果者不达不艺,岂非一卤莽之夫,何事不坏,岂能从政?设使达者不艺,虽知其事,而无以处其事,亦未见其能了事也。达者不果,徒达而已矣。艺者不果,亦犹达之不果也。艺者不达,艺于何加?余故谓非果达艺三者兼全,不可以从政,医者亦然。
吴瑭
【简介】
选自吴瑭《医医病书·果达艺三者缺一不可论》。
【注解】
[1]仲子:即仲由,字子路,孔子弟子。《论语·雍也》中,孔子评价仲由的特点是“由也果”,即仲由处事果断。
[2]端木子:即端木赐,字子贡,孔子弟子。《论语·雍也》中,孔子评价端木赐的特点是“赐也达”,即端木赐通达事理。
[3]冉子:即冉求,字子有,又称冉有,孔子弟子。《论语·雍也》中,孔子评价冉求的特点是“求也艺”,即冉求多才多艺、技艺精湛。
【语译】
当时孔子称赞仲由的果断、端木赐的通达、冉求的多艺,是各举其长处而称赞他们。但是我们要知道,果断之人不可不兼备通达与多艺,通达者不可不兼备果断与多艺,多艺者不可不兼备果断与通达。假使果断者没有具备通达与多艺,那岂不成为一个鲁莽之人,做什么事情不会败坏呢?又怎么能够从政呢?假使通达者不多艺,虽然知道事理,却没有办法加以处置,也见不到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假设通达者不果断,那只是徒劳的通达而已,不能有所举措。假设多艺者不果断,也如同通达者不果断一样。多艺者不通达,他的才艺又能运用到什么地方去呢?我因此说如果不是果断、通达、多艺三者兼备,就不可以从政,对医者从事医疗而言,也是如此。
【阐释】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从医者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这也应被视为医德的范畴。
吴瑭认为,医者必须兼备果、达、艺三种医德品质,缺一不可。他的立论来自孔子对弟子们的评价。子路、子贡和冉有都是孔子的得意弟子,具备治国的才干。吴瑭认为,这三人其实是果、达、艺兼备的,但其中某一方面相对来说比较突出。子路的长处是“果”,子贡是“达”,冉有是“艺”。事实上,假如只具备其中一种品质,是不能成为从政者的。既不通达事理,又无精湛技艺,光是处事果断,那只是一介莽夫。仅仅通达了事理,却没有精湛技艺,面对问题也无法采取有效措施。能通达事理,也掌握精湛技艺,但遇事不能果断处置,最后也会错失时机,归于徒劳。同样,作为治病救人的医者,也必须兼有这三种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