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医德医风医道和中医药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院行风办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梳理并提炼中医药传统文化中的医德医风医道的思想精髓格言警句整理阐发,这些内容与时俱进地诠释其现实作用和当代价值,有效供给医疗卫生行业思想教育内容,启迪我院医务工作者形成更高层次的精神价值追求,提升全院干部职工人员素质、推进新时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下面是《医德医风教育专栏》第二十五期。
医风篇:体天地之心为心,宗圣人之仁以仁,万物为一体也
【原文】
知人之所以为人,则知人之所以为天。知人之所以为天,则知医之所以为大矣!盖天地之大德曰生[1],生生而无已曰仁[2]。故曰:医,仁术也。体天地之心为心,宗圣人之仁以仁,万物为一体也。莫非仁也,莫非生也,莫非心也。而斯会又乌可已乎哉!
【简介】
选自明代徐春甫《一体堂宅仁医会录》。“宅仁医会”是我国最早的全国性医学学术团体和科学学会,大约成立于明嘉靖年间,由时任太医院吏目的徐春甫(1520一1596)发起成立。“宅仁”即宅心仁厚之义,体现了这个团体的理想与宗旨。
【注解】
[1]天地之大德曰生:出自《周易·系辞下》,意为生命是天地盛大德泽的体现。
[2]生生而无已曰仁:出自《周易·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显诸仁,藏诸用……生生之谓易”,指出了易道的本质是“生生不息”。“生生不息”就是仁。无己,没有休止,即不息的意思。
【语译】
知晓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就知晓了人之所以为天的道理。知晓了人之所以为天的道理,就知晓了医学之所以伟大的原因。天地间最盛大的德性是“生”,让生命生生不已是“仁”。所以说,医学是一种“仁术”。体察天地之心,内化为自己的心;宗奉圣人的仁德,作为自己求仁的楷模,就能感悟到万物一体的道理。万物一体,莫不是因为生生不已的“仁”,莫不是因为天地之大德的“生”,莫不是因为有这颗天地之心。那么这个“宅仁医会”的事业又怎么会有终结呢?
【阐释】
本段文字揭示了“知人”是医生团体领悟医学作为“仁术”之所以伟大的关键。
一体堂宅仁医会的“医会条款”,包括了诚意、力学、明理、讲习、格致、辨脉、审证、处方、规鉴、存心、恒德、体仁、忘利、恤贫、自重、自得、法天、知人、医学之大、医箴、戒贪鄙、避晦疾等22个条目,涵盖了医风修养与医术精进的方方面面。这些条目体系严整,以“医乃仁术”为核心要义,各条加以推演阐发,形成医者“宅心仁厚”的思想体系,生动诠释了“宅仁医会”的名称含义。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生于天地之间,是天造地设的万物之灵。天与人是相通合一的,天地人组成了“三才”。真正知晓了人的本质,也就知晓了人身上所蕴含的天道,进而能够探究天人合一的奥秘。知晓了天人合一的奥秘,才能认识到上古圣贤参透天人规律,创立医学的伟大意义。
生命是天地盛大德性的体现,护佑生命使其生生不息则是医家的宗旨。“医乃仁术”就是要以天地之心为心,宗奉往圣前贤的仁德去博爱生命,以万物一体和谐为旨归。这样看来,“宅仁医会”所奋斗的事业,所彰显的精神,必然是代代无穷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