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医德医风医道和中医药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院行风办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梳理并提炼中医药传统文化中的医德医风医道的思想精髓格言警句整理阐发,这些内容与时俱进地诠释其现实作用和当代价值,有效供给医疗卫生行业思想教育内容,启迪我院医务工作者形成更高层次的精神价值追求,提升全院干部职工人员素质、推进新时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下面是《医德医风教育专栏》第二十六期。
医风篇:以志一之,以气辅之,以理持之,以神守之
【原文】
见者诧之曰:夫夫[1]也忙甚,必名医也,医安得暇乎哉?先生曰:唯唯,否否,医而不暇,何以为医?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是故以志一之,以气辅之,以理持之,以神守之,寂而通之,息而游之,此岂汲汲遑遑[2]所能治乎。夫治病犹治兵也。栾针[3]之称晋师曰:好以暇。金鼓方急,使摄饮焉,鄢陵[4]所以胜也。诸葛之羽扇,谢艾之胡床[5],祭遵之投壶[6],安石之赌墅[7],皆暇也。余之治病,亦如是矣。
【简介】
选自程林《医暇卮言》尤侗序。程林(生卒年不详),字云来,安徽休宁人,明清之际的医学家。《医暇卮言》是程林所撰的一部医学杂论著作,共二卷。尤侗(1618-1704),字展成,苏州人,明清之际的著名文士。在此序中记录了程林“医当得暇”的谈话。
【注解】
[1]夫夫:引申为这位大夫之义。典出《礼记·檀弓上》:“夫夫也,为习于礼者。”郑玄注云:“夫夫,犹言此丈夫也。”
[2]汲汲遑遑:急迫匆忙的样子。
[3]栾针:春秋时期晋国将领,作战时在国君的战车上担任武士。栾针出使楚国时,曾回应楚国令尹子重说晋国的军队临阵从容不迫。(见《左传·成公十六年》)
[4]鄢陵:春秋时期晋楚争霸时的一次战役,晋国获得了胜利。
[5]谢艾之胡床:谢艾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前凉的将领,率军打败了后赵的进犯。在阵前他安坐于胡床(马扎)之上,安定了军心。
[6]祭遵之投壶:投壶是士大夫进行交际的礼仪和游戏。祭遵是东汉名将,相传在军旅中仍要举行投壶的游戏。
[7]安石之赌墅:安石即东晋宰相谢安。淝水之战时,前秦百万大军压境,谢安却前往山中别墅,与亲友下围棋,以别墅为赌注,以显示镇定。
【语译】
人们见到以后非常诧异,说:“这位大夫如果非常繁忙,那他必定是一位名医。医生怎么能有闲暇呢?”程林先生说:“是吗?不是。作为医者而没有学会闲暇,凭什么成为良医呢?医者面对的疾病有万千变化,所用之药也有万千变化。因此医家治疗需要专一心志,以正气为辅助,用道理把持,用精神守护,以平静的心态感通万物,在闲暇游玩中得到充分休息。怎么可能在急迫匆忙的状态下治好病人呢?治病如同治兵一样,栾针称道晋国的军队说:晋国喜欢通过闲暇让军队保持从容严整的应战状态。进军的金鼓变得急促起来,仍然让军士们饮水,以逸待劳。这是鄢陵之战能够获胜的原因。因此,诸葛亮摇羽扇,谢艾坐马扎,祭遵玩投壶的游戏,安石赌别墅,都是闲暇的表现。我治病也如同这般。”
【阐释】
这段文字意在表达为医者要具有气定神闲、从容不迫的态势,这既是一种气度和修为,也是一种工作作风。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让自己处在一定的安然闲适的状态,从容不迫地应对事务,是医家修养之一端。《医暇卮言》这一书名就体现了对闲暇的追求。“卮言”的说法出自《庄子》,意思是无意中流露的真理之言。程林指出,没有学会闲暇之道的医生,不能成为良医。在今天繁忙的就诊环境中,医家保持安逸闲暇的心态是很重要的。我们知道,自由是对必然规律的认识、运用和驾驭。医家的诊断治疗,是对医理也就是医学规律的运用和驾驭。闲暇为自由提供了用武之地,拥有闲暇的医者能够以放松的心态从容应对医事诊疗。程林指出治病犹如带兵打仗,如果能够以逸待劳,就能极大增加胜算。反之如以疲劳之师作战,则很可能失利。因而程林提出了保持闲暇的一系列功夫,从志、气、理、神、寂、息等方面让医者气定神闲,从容应对。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保持闲暇并不是无所事事,享受安逸,而是一种从多方面积极开展自我调整的心性功夫,让医者调整到最好的状态应对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