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医德医风医道和中医药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院行风办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梳理并提炼中医药传统文化中的医德医风医道的思想精髓格言警句整理阐发,这些内容与时俱进地诠释其现实作用和当代价值,有效供给医疗卫生行业思想教育内容,启迪我院医务工作者形成更高层次的精神价值追求,提升全院干部职工人员素质、推进新时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下面是《医德医风教育专栏》第三十二期。
医风篇:医者之言,尤当慎者
【原文】
仲尼大圣屡以慎言为训,而医者之言,尤当慎者。不可夸己之长,不可谈人之短,不可浮诞[1]而骇惑病人,不可轻躁[2]而诋诽同类。病情之来历,用药之权衡,皆当据实晓告,使之安心调理。不可诬轻为重,不可诳重为轻。即有不讳[3],亦须委曲明谕。病未剧,则宽以慰之,使安心调理;病既剧,则示以全归[4]之道,使心意泰然。宁默毋哗,宁慎毋躁。
【简介】
选自潘楫增注《医灯续焰》卷二十《医范·袁氏医家十事》。
【注解】
[1] 浮诞:轻浮荒诞的意思。
[2]轻躁:轻率急躁的意思。
[3]不讳:不可隐讳,死亡的委婉说法。
[4]全归:保全回归的意思。
【语译】
孔子等大圣人屡屡以谨慎言语为训示。医者的言语,是尤其需要谨慎斟酌的。医者不可夸耀自己的长处,不可谈论别人的短处,不可用浮夸怪诞的言语令病人惊骇困惑,不可用轻率浮躁的言语去诋毁诽谤医界同行。病人病情的来历,医者遣方用药的权衡斟酌,都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明白告知,使病人能够安心调理。不可把轻病诬称为重病,也不可把重病诳称为轻病。即便有不能隐讳的严重情况,也要运用委婉的方式明确告知。病人的病情还未严重,就用宽和的言语安慰之,使其能够安心调理。如果病人的病情已经加剧,就把保全生命回归健康的原则方法展示给他,让他的心意能够处之泰然。医者宁可缄默,不要喧哗;宁可慎重,不要轻躁。
【阐释】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医患沟通中的语言艺术,这也是医生行为规范之一,涉及医生的职业养成和工作作风。
这段格言选自《袁氏医家十事》第八条《医之言》,指出了医者“宁默毋哗,宁慎毋躁”说话原则。言语是信息传达和交流的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对言语极为重视,特别强调言语要谨慎。例如南容是孔子的弟子,孔子听到他接连三遍诵读强调慎言的《白圭》之诗,就觉得这是个可靠之人,便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医者是生命健康领域的专业人士,医者的言语会被病人和家属当作专业的判断和评价,产生一连串的连锁效应,因而医者尤其需要慎于言语。《医之言》从日常生活、同行交际、诊疗过程等方面提出了谨慎出言的要领。特别是在医患关系的处理中,医者除了秉持医者仁心,以诚相待,尤其要注意语言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