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医德医风医道和中医药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院行风办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梳理并提炼中医药传统文化中的医德医风医道的思想精髓格言警句整理阐发,这些内容与时俱进地诠释其现实作用和当代价值,有效供给医疗卫生行业思想教育内容,启迪我院医务工作者形成更高层次的精神价值追求,提升全院干部职工人员素质、推进新时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下面是《医德医风教育专栏》第三十九期。
医风篇:非读书明理,终是庸俗昏昧,不能疏通变化.
【原文】
予曰:医司人命,非质实而无伪,性静而有恒,真知阴功[1]之趣者,未可轻易以习医。志既立矣,却可商量用工。每早对《先天图》[2]静坐,玩读《孝经》、《论语》、小学[3];大有资力者,次及全部《四书》、古《易》白文及《书经》《洪范》《无逸》《尧典》[4]。盖医出于儒,非读书明理,终是庸俗昏昧,不能疏通变化。
【简介】
选自李梴《医学人门·习医规格》。
【注解】
[1]阴功:不为人所知的善行。
[2]《先天图》:即“先天八卦图”,又称“伏羲八卦图”。传说为伏羲氏观河图所画的八卦图,实出于北宋。
[3]小学:训诂之学。又指洒扫、应对、进退,以及礼、乐、射、御、书、数之小“六艺"。
[4]《洪范》《无逸》《尧典》:都是《尚书》中的篇章。《洪范》阐述“洪范九畴”,即治国的九种方略,第一位就是五行;《无逸》劝导勤勉,不要贪图安逸;《尧典》阐述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指导生产生活。
【语译】
我认为,医者司掌着人命,如果不是品质朴实而不虚伪,性格沉静而有恒心,真正知晓阴功之旨趣的人,不可以轻易地学习医学。立志学医之后,才可以商讨如何用功进步。每天早上对着《先天图》静坐,玩味研读《孝经》《论语》及小学等书。学有余力之人,可顺次阅读全部《四书》《周易》经文,以及《尚书》的《洪范》《无逸》《尧典》诸篇。这是因为医学出于儒学,不通过读书明理,终究是庸俗昏昧之人,不能掌握疏通变化的本领。
【阐释】
在历史上,中医学家的风范与中国文化的风范和气派是一致的。这段文字指出了医学与儒学的关系,认为“医出于儒”,儒家思想影响着医家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儒学作为中国两千多年来思想文化的主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医学与儒学的关涉尤深。从宇宙论上,儒学的宗旨之一是“助人君,顺阴阳”。李梴主张医者学习的《先天图》《易经》《洪范》《尧典》就是中国古代阴阳家和阴阳思想的渊薮。因此,李梴说“玩读儒书,稍知阴阳消长”。儒家主张的人伦价值观念构成了中国道德世界的基石,决定了中国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基本秩序。儒家依据性善思想和良知观念而形成的个人修养论是医者培养仁心善念的基础。医乃仁术,儒与医有着同样的道德旨归。医重其理,医和儒追求同样的天理。今天,儒家文化的精华依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有代表性的组成部分,学医者兼通一点儒家思想,践履传统美德,学习一些修心养性的修养功夫,仍然具有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