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医德医风医道和中医药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院行风办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梳理并提炼中医药传统文化中的医德医风医道的思想精髓格言警句整理阐发,这些内容与时俱进地诠释其现实作用和当代价值,有效供给医疗卫生行业思想教育内容,启迪我院医务工作者形成更高层次的精神价值追求,提升全院干部职工人员素质、推进新时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下面是《医德医风教育专栏》第四十六期。
医道篇: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原文】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1],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2],度百岁乃去。
【简介】
选自《黄帝内经》之《素问·上古天真论》。
【注解】
[1]术数:又作“数术”,古代探索世界规律的学问和技术。根据《汉书·艺文志·数术略》,数术分为“天文”“历谱”“蓍龟”“五行”“形法”“杂占”,其理论基础是阴阳五行思想。“数术”被学者们认为是中国古代科学和迷信的渊薮。
[2]天年:天然具有的寿命。
【语译】
上古时期的人们,其中知晓“道”的人,取法于阴阳的消长变化,行为举止与术数之学所反映的自然规律相谐和。作息饮食有规律、懂得节制,注意爱惜身体,不妄兴烦劳,所以身形与精神都能保持健康完满,形神相守,从而能享受到天然寿命的一生,活到百岁以后才去世。
【阐释】
这段文字说明医者要深刻体悟医道,应把握天人相应的基本规律,运用于指导养生保健,使人们享受更为健康自然的美好生活。
《黄帝内经》中蕴藏着非常丰富的道论,取资于战国、秦、汉以道家和儒家为主流的诸子百家哲学思想,体现出医家对医道的深邃思考。《上古天真论》作为《素问》的开篇,开宗明义地指出道是天道,更是生命之道。对于人而言,生活在天地之间,也受到天道运行与自然规律的支配。人去认识道、追求道、感悟道,其归旨在于享受更为自由自在的生命历程。因此,医家之道,不仅仅表现为哲学上的精神超越,更表现为遵循天道展开健康自然的生活方式,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天人合一”。因而知“道”的上古之人,能够取法阴阳的消长变化,行为举止与表现自然规律的术数若合符节,起居饮食有节制,爱惜精力,避免过度劳累。通过这样的努力,保持自己的身体和精神不受损耗,从而能够得到以终其天年的长寿。与《上古天真论》后面讲到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相比,这些上古之人更像是普通人,但他们却是知“道”的普通人,是后世普通人学习的榜样。为医者,首先应该悟透这个深刻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