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医德医风医道和中医药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院行风办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梳理并提炼中医药传统文化中的医德医风医道的思想精髓格言警句整理阐发,这些内容与时俱进地诠释其现实作用和当代价值,有效供给医疗卫生行业思想教育内容,启迪我院医务工作者形成更高层次的精神价值追求,提升全院干部职工人员素质、推进新时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下面是《医德医风教育专栏》第四十七期。
医道篇:未有逆而能治之也,夫惟顺而已矣
【原文】:
黄帝曰:余闻先师,有所心藏,弗著于方[1]。余愿闻而藏之,则[2]而行之,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无病,上下和亲,德泽下流[3],子孙无忧,传于后世,无有终时。可得闻乎?岐伯曰:远乎哉问也。夫治民与自治,治彼与治此,治小与治大,治国与治家,未有逆而能治之也,夫惟顺而已矣。顺者,非独阴阳脉论气之逆顺也,百姓人民皆欲顺其志也。黄帝曰:顺之奈何?岐伯曰:入国问俗,入家问讳[4],上堂问礼,临病人问所便[5]。
【简介】
选自《黄帝内经》之《灵枢·师传》。
【注解】
[1]方:书写文字的方版,用木片制成。
[2]则:用来遵循的法则和规范。
[3]下流:向下流衍。
[4]讳:忌讳、禁忌的事情。
[5]便:方便、便宜的意思。
【语译】
黄帝说:我听说以前的先师们,有一些藏在心中的体会和诀窍,是没有写在方版上的。我想听闻这些诀窍,把它们保存起来,作为法则遵循实行。上可以用来治理天下万民,下可以用来治理自己身体,使天下百姓不再遭受疾病的苦难,让这个社会上上下下和睦亲爱,把德行的惠泽向下流衍,让子孙后代都能无忧无虑,代代相传,永无终时。这些学问我可以听闻吗?岐伯说:这个问题太深远了。治民与自治,治彼与治此,治小与治大,治国与治家,这些情况从没有通过违抗逆反的方式能治理好的,只能通过循顺的方式。所谓循顺,不仅仅是关于阴阳变化、血脉运行、气机消长的顺逆,天下的百姓人民都希望能够顺从他们的意志。黄帝说:怎么循顺呢?岐伯说:进入一个邦国先要询问当地的风俗习惯;进入一户人家,先要询问家族的禁忌和避讳;进入人家的客堂,先要询问需要遵守的礼节;临床诊视病人,先要询问病人习惯适宜的情况。
【阐释】
这段文字指出无论治国治家还是治病,都要顺应现实形势和客观规律,它们的道理都是一致的。这是对于医道的关键性理解,揭示了医道与古代哲学思维的密切联系。
在《灵枢》中,黄帝向岐伯请教上可以治民、下可以治身的诀窍。岐伯向黄帝揭示了这个秘密,秘密只有一个字,这就是“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受到客观规律的支配,有其变化发展的过程和趋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顺”是对现实状况的客观审视,是对客观规律的遵循,是对事物发展的过程与趋势的顺应和因势利导。用今天的观念来理解,就是尊重客观规律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人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生命体,既有生理系统,又有心灵世界,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人的生命健康,受到各种各样规律的支配。
医家在诊疗时把“顺”作为一种方式方法,加以积极运用。这是一种具有主体精神的、积极的“循顺”“顺应”,这和无条件的、消极的“百依百顺”是不同的。因此这个“顺”和前面医风篇所述的“曲顺人情”的“曲顺”不同,是一种“大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