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救电话:

    0377-63869999

  • 服务热线:

    0377-63869888

  • 首页
  • 医院概况
    医院简介 领导团队 医院荣誉 医院文化 医疗设备 联系我们
  • 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 医院公告 文卫专栏
  • 党建工作
    纪法教育 理论学习 行风建设
  • 院区介绍
    七一院区 独山院区 新华院区
  • 名医专家
    名老中医专家 内科专家 外科专家 妇儿专家 针推康复专家
  • 健康科普
  • 教学科研
    科研 教学
<  
  >
    • 党建工作
    纪法教育 理论学习 行风建设
    快速导航菜单
  • 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工作> 行风建设
    • 《医德医风教育专栏》第五十期
    • 来源:南阳市中医院  发布日期:2025-09-22  点击次数:53
    •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医德医风医道和中医药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院行风办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梳理并提炼中医药传统文化中的医德医风医道的思想精髓格言警句整理阐发,这些内容与时俱进地诠释其现实作用和当代价值,有效供给医疗卫生行业思想教育内容,启迪我院医务工作者形成更高层次的精神价值追求,提升全院干部职工人员素质、推进新时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下面是《医德医风教育专栏》第五十期。

      医道篇:圣贤所以精思极论尽其理也

      【原文】

      夫受先人之体,有八尺之躯,而不知医事,此所谓游魂[1]耳。若不精通于医道,虽有忠孝之心,仁慈之性,君父危困,赤子涂地,无以济[2]之,此固圣贤所以精思极论[3]尽其理也。由此言之,焉可忽乎?

      【简介】

      选自皇甫谧《针灸甲乙经·自序》。皇甫谧(215-282),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平凉西北)人,魏晋年间著名学者、医学家。《针灸甲乙经》原名《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十二卷,系皇甫谧将《素问》《灵枢》《明堂》三部医经分类编集而成,成书于魏甘露年间(256-259),是具有极高价值的针灸著作。


      【注解】

      游魂:离开身体的、游荡的孤魂,意为对身体健康不负责任则与游魂无异。

      [2]济:救济的意思。

      [3]极论:彻底地、透彻地论述。

      【语译】

      一个人秉承先人赋予的身体,拥有了八尺身躯,却不知晓医学之事,这就是所谓脱离身体的游魂而已。如果不能精通于医道,虽然有一颗忠孝之心,内蕴着仁慈的本性,但当君父因疾病而处于危险困难的境地,赤子因疾病而使生命面临涂炭之时,自己却没有能力救济他们。这就是圣贤为什么在医学方面精深地思考、透彻地论述以穷尽其中道理的原因。这样说来怎么可以忽视医学呢?

      【阐释】

      这段文字表明,医道与人伦之道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说,在中国古代医道护卫着人伦之道。

      儒家经典《孝经》中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是应该善加保护的,不然就是有违孝道。在这里,皇甫谧本人其实就是一个例证。他因服用寒食散而导致重病,痛苦万状,而后努力学医自我治疗,并撰著了《针灸甲乙经》流传千古。更为重要的是,如果父母遭遇疾病,而为人子者因不懂医学而无能为力,坐视亲人的病情不断加重而无可挽救,那是对“忠孝之心”“仁慈之性”的摧残,是儒家情怀的士大夫们所不能接受的。历史上,许多名医都是士大夫出于为亲人疗疾的目的,转而学医最终有所成就,例如北齐的李元忠,隋代的许智藏,唐代的王焘,宋代的高若讷,元代的朱丹溪,这就是所谓的“以医为孝”。张从正将所著的医书命名为《儒门事亲》,也正是这一观念的体现。

  • 友情链接:
    · 南阳市中医药管理局
    · 南阳市卫生健康体育委员会
    ·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官方订阅号
  • 官方抖音
  • 官方今日头条
  • 官方公众号
  • 咨询电话:0377-63869888
  • 急救电话:0377-63869999
  • 地址:南阳市七一路939号
  • 豫ICF备17044467号Copyright.HangYangzyy.All Rights Reserved 南阳市中医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