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医德医风医道和中医药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院行风办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梳理并提炼中医药传统文化中的医德医风医道的思想精髓格言警句整理阐发,这些内容与时俱进地诠释其现实作用和当代价值,有效供给医疗卫生行业思想教育内容,启迪我院医务工作者形成更高层次的精神价值追求,提升全院干部职工人员素质、推进新时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下面是《医德医风教育专栏》第五十二期。
医道篇:具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
【原文】次须熟读此方,寻思妙理,留意钻研,始可与言于医道者矣。又须涉猎群书,何者?若不读五经[1],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2],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识之。不读《内经》[3],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读《庄》《老》,不能任真体运,则吉凶拘忌,触涂而生。至于五行休旺,七耀[4]天文,并须探赜[5]。若能具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
【简介】
选自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一《大医习业》。
【注解】
[1]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承载着儒家的价值观念,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文化经典。
[2]三史:即《史记》《汉书》《东观汉记》,用来指代历史书。
[3]《内经》:此处的《内经》当指佛教经典,而非中医的《黄帝内经》。“慈悲喜舍之德”是佛教早期经典《阿含经》所主张的“四无量心”。
[4]七耀:即“七曜”。中国古称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星为七曜。
[5]探赜(zé):探索幽深玄妙的奥秘。赜,幽深玄妙之义。
【语译】
随后需要熟读这部方书,寻思其中的妙理,用心钻研,才可以开始与他谈说医道。此外还需要涉猎群书。为什么呢?如果不读五经,就不知道仁义之道。不读三史,就不知道古今历史上的诸多事件。不读诸子百家增广见闻,遇见事情就不能默默地有所认识。不读佛经,就不知道慈悲喜舍的佛教道德。不读《庄子》《老子》,就不能顺任本真、体察认同自然运化,因过于在意吉凶而产生各种拘泥和禁忌,困境就会到处发生。至于五行之间相互作用的旺相休囚死的理论,日月五星的天文运行规律,也都需要学医之人探究其中精微的道理。如果能够面面俱到地学习,那么在医道探究上就不会遇到停滞阻碍,于是就尽善尽美了。
【阐释】
这段文字指出了医者想要成就医道,必须具备广博的学识,成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在孙思邈看来,仅仅掌握医学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除了学习儒道释三家的经典和思想之外,医者还应学习著名史籍,了解历史的经验。阴阳五行和天文历数之学也是成就大医不可或缺的学问。
历史上的大医,如葛洪、陶弘景、孙思邈、张介宾、徐大椿等,大多是博学的人物。《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中说:“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医药不断吸收和融合各个时期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文思想,不断创新发展,理论体系日趋完善,技术方法更加丰富,形成了鲜明的特点。”中医药发展离不开吸收包括中国古代科学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今天要成为大医,也应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应注意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成为一个适应时代的博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