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一生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一个人睡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作、生活和学习的效率。中国《2018年中国睡眠指数报告》:在我国约有31.2%的人存在严重的睡眠问题,也就意味着在14亿人口中有超过4亿人存在睡眠障碍。城区居民、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睡眠不足情况尤为严重,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
什么是失眠:失眠是指尽管有合适的睡眠机会和睡眠环境,依然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感到不满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一、失眠的表现
1.入睡困难:入睡时间>30分钟;
2.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2次或凌晨早醒 ;
3.睡眠质量下降:眠浅、梦多;
4.总睡眠时间减少:<6小时;
5.日间功能障碍:①疲劳;②主动性或进取心下降,注意力、记忆力下降;③情绪低落、或易激惹等;④日间思睡;⑤躯体症状:头痛、颈部僵痛、胃肠功能紊乱等;⑥社交、家务、职业或学习能力损害(各种差错或事故)等。
二、失眠的危害
失眠多呈急性起病,慢性病程。有研究报告80%严重失眠者病程超过1年,40%失眠持续超过5年。成年人的慢性失眠障碍可导致抑郁症、健忘、加速皮肤衰老、肥胖等。儿童的慢性失眠障碍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影响孩子的身高、注意力减退、学习成绩差、行为紊乱等。在某些患者,失眠也可能引起躯体症状,如肌肉紧张、触痛或头痛。更严重的失眠会影响患者的操作、判断和应激反应能力而容易发生事故,以及导致精神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研究证实,长期的睡眠不足会导致身体不适、精神恍惚、幻觉,甚至引发死亡。长期失眠,应尽早到正规医院精神科诊治。
三、失眠的治疗
1.药物治疗:
中药:中医药治疗失眠历史悠久,根据患者病情辨证论治,因人施治,采取个体化的治疗,疗效突出,副作用小,无成瘾性和依赖性。
西药:包括苯二氮䓬类药物(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代表药物有艾司唑仑、阿普唑性、耐受性均较高,成瘾性较弱);非苯二氮䓬类药物(目前推荐治疗失眠的一线药物,代表药物有唑吡坦、佐匹克隆等,此类药物起效快,半衰期短,成瘾性小,没有宿醉现象和停药后反跳的现象);其他药物如抗焦虑、抗抑郁类药物,对失眠也有一定效果,代表药物有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度洛西汀、枸橼酸坦度螺酮等。
2.非药物治疗:
(1)心理治疗:睡眠卫生教育、失眠认知行为治疗、正念、冥想、催眠和强化睡眠再训练等;
(2)中医特色治疗:针刺、艾灸、刮痧、耳穴压豆、穴位贴敷、推拿、五音疗法、熏香疗法等。
(3)物理治疗:经颅磁刺激、经颅电刺激、光照疗法等。
(4)其他治疗:导引疗法,如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等。
6种方法助你快速入眠:
1.早晚作息规律:每天都保持在同一时间起床睡觉,保持良好并统一的作息有利于快速入眠。
2.良好的休息环境:确保睡眠环境安静、舒适,温湿度适宜,消除多余的噪音和灯光,避免使用手机、电脑、游戏机等电子产品。
3.每天锻炼:每天进行散步、太极、八段锦等锻炼,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长期坚持或可促进睡眠,但要避免在睡觉前做剧烈的运动,以免神经兴奋加重失眠症状。
4.睡前温水泡脚可有助于睡眠。
5.睡前避免喝酒、吸烟、喝咖啡。
6.音乐助眠:睡前可听舒缓、轻柔的音乐,保持心情愉悦,放松精神及身体,从而更好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