踮脚是一个全身脏器都爱的动作,它不受时间、空间约束,随时随地就能给身体带来好处。一次踮脚,可以调动腿部8处肌肉。踮脚还是一项不错的有氧运动,有助改善下肢血液回流,增加心肌供血量,保护心血管。
八段锦最后一式“背后七颠百病消”,正是通过踮脚跟的方式,刺激人体肾经,诱发全身震荡,从而柔和地按摩五脏六腑,起到消百病的养生效果。
按中医理论,从脚趾、脚跟到小腿、大腿内侧有三条经络:脾经、肝经和肾经,称作足三阴经。常踮脚可以刺激足三阴经,使体内的气血向上运行,进而温补内脏,激发中气,调和气血。
1.补益肾气:踮脚时,前脚掌用力,前内侧脚掌、足大趾在起支撑作用。而足内侧有肾经、肝经、脾经三条经络经过,常踮脚可以疏通经络,驭气上行,补肾固本。
2.保护心脏:静脉回流需要肌肉运动产生的压力来推动。据测定,双侧小腿肌肉每次收缩时,挤压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心脏搏动一下、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踮脚能促进下肢血液回流,供给心肌足够的氧气,有益心血管。
3.改善睡眠:中医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与人的睡眠有关。如果平时存在睡眠不足的现象,可能会导致脏腑功能减弱,此时适当通过踮脚尖的方式,能够刺激脚底的穴位,从而能够达到调理脏腑的作用,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4.强壮肌肉:双腿被称为身体的“ 第二心脏”常踮脚有助发展小腿肌群力量,拉长足底肌肉、韧带,提高平衡能力,预防跌倒,增加站立、行走、跑跳时的耐受力。
5.预防关节疼痛:坐着时,关节周围的血液循环减慢,下肢肌肉活动基本关闭,新陈代谢速度下降50%。常踮脚有助增关节稳定性,预防下肢静脉曲张,防止膝关节僵硬、酸痛。
6.预防痔疮:踮脚尖的同时如果配合收肛提臀,还可以预防痔疮的发生。动作要领:抬脚时吸气提肛;落脚时呼气、放松肛门。
7.刺激足底筋膜:踮脚对脚跟是一种恰当的按摩和刺激,可以防止跟骨垫退变,促使新保护垫的形成。根据中医全息和反射理论,脚跟是人体的生殖反射区,踮脚产生的抻拉和震动,还有助保健相应脏器。
8.缓解便秘:中医认为便秘主要是指大便秘结不通,主要与饮食不当、情志失调、病后体虚等原因有关。通过踮脚尖的方式能够刺激脚底的穴位,从而能够加速胃肠道的蠕动,可以促进大便的排出,缓解便秘。
踮脚的正确姿势:抬起脚后跟再落下,如此反复颠足,让脚跟有节奏地轻震地面:抬脚跟时,身体自然站立,两臂自然下垂,两脚微微并拢,将两脚跟提起,感觉提到最大限度后,保持平衡,此时小腿紧绷,动作略停两秒。落脚时,两脚跟先微微下落,在快要接近地面时颠足,让身体产生一个轻微的震动。动作熟练后,可配合提肛运动,即抬脚时,缓缓吸气,提肛收腹;落脚时,慢慢呼气,会阴部放松。
每天早晚可以各做一次,踮脚频率控制在2~3秒一次,每次持续1~5分钟,感觉脚底发热即可。老年人刚开始练习时,可以扶着窗台、栏杆等以免摔倒,动作娴熟后,再脱离扶手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