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经常拿中药猜谜语:“五月底,六月初,佳人买纸糊窗户,丈夫出门三年整,寄来书信一字无。”请说出四种中药名称。谜底依次是:半夏、防风、当归、白芷四种常用中药。中药入诗、入文、入联、入歌的也很多。“诗言志”,千百年来诗词早已成为了文人墨客们捕捉灵感、表达思想和志趣的重要方式之一。半夏之名始见于《礼记·月令》:“仲夏之月,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堇荣.....五月半夏生,盖当夏之半也,故名”。半夏丰富的中医药文化内涵及其神奇的药用价值,仅从以下诗句、谚语、方志、典故里便可窥一斑。
今天就跟随小药农一起,来细说“半夏”。
01 百姓眼中的半夏
半夏,南阳“八大宛药”之一的唐半夏,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原产于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早在清代的《唐县志》就有记载(详见图一、二)。笔者参加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在唐河县普查时,发现境内野生半夏随处可见,老百姓俗称“药狗蛋”、“闹狗蛋”、“三步跳”、“三步倒”等,欢蹦乱跳的狗,误吃后三步以内就倒下叫不出来了。通过“吃盐靠三蛋,鸡蛋鸭蛋闹狗蛋”的谚语,可看出半夏在百姓生活中的传统地位和历史渊源。
02 《中国药典》里的半夏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生品内服宜慎。
03半夏中毒及其解救
半夏使用不当可引起中毒,试想一下喝下去的汤药里有好多针状物(半夏粘液细胞中含草酸钙针晶),肯定会不舒服。中毒临床表现为:口舌咽喉痒痛麻木,声音嘶哑,言语不清,流涎,味觉消失,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严重者可出现喉头痉挛,呼吸困难,四肢麻痹,血压下降,肝肾功能损害等,最后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太医杨吉老巧治杨立之鹧鸪中毒 其实,宋代洪迈《夷坚志》中记载的“杨吉老生姜愈喉痈”典故就是巧妙利用半夏这一相生相克的关系:
杨立之从广州府通判的职位上返回楚州,咽喉生疮,红肿溃破脓血如注,昼夜不停,寝食俱废,医生们都无法治疗。正好杨吉老先生来到楚州,楚州的行政长官便招呼杨通判的两个人儿子去请杨吉老。杨吉老仔细观察了一会儿说:“无须诊脉,已经晓得病原因了。这病很特别,必须先吃一斤生姜片,然后才能服药;否则是治不好的。”说罢转身就走了。杨立之的儿子不高兴的说:“咽喉溃破流脓疼痛难忍,怎么能再吃生姜呢?”杨立之说:“吉老的医术相当高明,他不会妄说的。先给我一两片生姜吃吃看,如果不行,再不用也就是了,也不会有啥害处。”于是就开始吃。刚吃时觉得姜的味道甜而香,跟以前身体正常时姜的味道不一样,越吃越感香甜。吃到半斤的时候,咽喉疼痛渐渐消失,吃够一斤,开始觉得姜味的辛辣,脓血已止,米粥入口已无妨碍了。第二天又把杨吉老请来,向他道谢并请教发病原因及治法的道理所在。
杨吉老说:“你在南方做官,必然多吃鹧鸪(详见上图),此鸟好吃生半夏,时间长了,半夏之毒侵及咽喉,故喉痈溃流脓血不止。生姜专解半夏之毒,因而让你先吃生姜一斤,所以咽痛脓血皆以停止而愈。现在致病原因已经清除,不必再吃别的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