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花蛇舌草名字的由来很久以前,有一位名医,被邀为一病入膏肓的病人诊治。病人胸背憋痛,低热羁缠,咯吐秽脓,众医不效。名医诊病阅方,一时找不到恰当的方药。疲乏间伏案小盹,忽见一位白衣女子飘然而至,说:“此君乃是大好人,乐善怀仁,惠及生物,见有捕蛇者,他即买下放生,先生务必精心施治,救他一命。”名医遂讨教良方,白衣女说:“请随我来。”他跟随到户外,白衣女却飘然而去,在白衣女所站的地方却有一条白花蛇,蛇舌伸吐,瞬间化作丛丛开着小白花的小草。正惊异间,名医被脚步声惊醒,原是病人家属来请吃饭。名医说:“且慢,请随我来。”到户外,果见埂坎边长着许多梦中所见的纤纤小草。于是便采了些,嘱即煎服。病人服后果然觉得胸宽了许多。次日连服逾斤,病便痊愈。名医查遍当时的历代本草,也未查出这种小草属于何药,便感而吟诗:“白花蛇舌草纤纤,伏地盘桓农舍边,自古好心多善报,灵虫感德药流传。”白花蛇舌草便由此得名。虽然白花蛇舌草入药的流传年代久远,但历代本草均无记载,直到1959年才被《广西中药志》正式记载。
二、白花蛇舌草来源、性状、作用
1.来源 茜草科蛇舌草属植物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 Willd.的带根全草。夏、秋采收。晒干或鲜用。 2.性状鉴别 全体扭缠成团状,灰绿色至灰棕色。主根细长,粗约2mm,须根纤细,淡灰棕色。茎细,卷曲,质脆,易折断,中心髓部白色。叶多皱缩,破碎,易脱落,托叶长1-2mm。花、果单生或成对生于叶腋,花常具短而略粗的花梗。葫果扁球形,直径2-2.5mm,室背开裂,宿萼顶端4裂,边缘具短刺毛。气微,味淡。(详见图二) 3.性味归经、功能主治 苦甘、寒、无毒,归心、肝、脾、大肠经。清热解毒,利湿。主治肺热喘咳,咽喉肿痛,肠痈,疖肿疮疡,毒蛇咬伤,热淋涩痛,水肿,痢疾,肠炎,湿热黄疸,癌肿。 4.注意 孕妇慎用。(《广西中药志》) 5.药理作用 抗肿瘤,抗菌消炎,增强免疫力等。(《中华本草》)
三、附方 1.治肺痈、肺炎 ①白花蛇舌草、芦根、鱼腥草各30g。水煎服。(《湖北中草药志》) ②白花蛇舌草、百蕊草各30g。煎服。(《安徽中草药》) 2.治小儿急惊风 白花蛇舌草鲜全草9-15g,开水炖服,或鲜全草捣烂绞汁1杯和蜜炖服。(《福建中草药》 3.治阑尾炎 ①白花蛇舌草120g捣烂,榨汁半茶杯配以同等分量淘米水或同样分量的蜜糖冲服。(《广东中药》) ②白花蛇舌草 30g,金银花、败酱草各18g,红藤15g。煎服。(《安徽中草药)) 4.治毒蛇咬伤 白花蛇舌草鲜全草30-60g。捣烂绞汁或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5.治泌尿系感染 白花蛇舌草全草30g,野菊花30g,金银花30g,石韦15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6.治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 白花蛇舌草全草、马蹄金、活血丹各30g,凤尾草、紫花地丁各15g。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7.治胃癌,食管癌,直肠癌 白花蛇舌草 75g,薏苡仁30g,黄药子10g,乌药3g,龙葵3g,乌梅6g。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79年) 8.治肠癌,宫颈癌及其他腹部癌放射治疗后直肠反应 白花蛇舌草全草、白茅根各30-120g,赤砂糖30-150g。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9.治跌打损伤鲜白花蛇舌草120g。水酒各半煎,内服。(《江西草药手册》)
四、白花蛇舌草及其常见混伪品的主要区别点 白花蛇舌草主要鉴别点:叶对生,具短柄或无柄,为狭长线形,有托叶,长1~2mm,花为叶腋单生,花梗略粗壮,长2-5mm。花冠呈漏斗形,蒴果呈扁球形。 查阅文献,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发现白花蛇舌常见混伪品有:
①伞房花耳草(又名水线草,茜草科水线草属植物水线草) ②纤花耳草 茜草科耳草属纤花耳草③拉拉藤 又名猪殃殃,茜草科拉拉藤属植物拉拉藤 ④麦仁珠 茜草科拉拉藤属植物麦仁珠 ⑤野胡麻 通泉草科野胡麻属野胡麻⑥无心菜 石竹科无心菜属无心菜(蚤缀) ⑦三蕊沟繁缕 沟繁缕科沟繁缕属三蕊沟繁缕(详见图七)等。只要掌握了正品的鉴别要点,就很容易把混伪品区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