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民眼中的天麻与“鬼督邮”名字的由来鬼督邮,为天麻的别名(徐长卿别名也叫鬼督邮)。天麻,又叫赤箭,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详见图一)。据考证,鬼督邮名称由来,原因有二:其一:督邮,官名。汉时位轻权重,凡传达教令,督察属吏,案验刑狱,检核非法等,无所不管。隋初废。天麻治风作用“无所不能”,故以功效命名为“鬼督邮”。(老百姓常把难以解释的奇异想象冠以鬼字,如鬼伞、鬼笔、鬼见愁、鬼箭羽、鬼吹箫、鬼针草、鬼点灯、鬼画符等植物名(或中药名))。
其二:天麻,属于兰科植物,原产于云贵川,生于海拔1200-1800m的林下阴湿、腐殖质较厚的地方(详见图二)。大山深处的苗族先民们通过长期仔细观察,发现天麻有“无风自动,有风不动”的奇异想象:太阳初升或夕阳西下时,透过树冠斜晒的一屡阳光照射在天麻的茎上,他就慢慢蔫了,近中午时阳光直晒在树冠上,天麻又慢慢伸直,好像是“无风自动”;有风时,别的植物都有叶子,会随风晃动,而天麻植株低,茎直立,无绿叶,一般不会随风晃动,好像是“有风不动”。先民们就把这种与众不同的植物叫“独摇草”、“鬼独摇”,由于苗族发音“独摇”、“督邮”很像,所以后人就把天麻叫“鬼督邮”了。
二、《药典》中的天麻
《药典》中的天麻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的干燥块茎。立冬后至次年清明前采挖,立即洗净,蒸透,敞开低温干燥。
性状:本品呈椭圆形或长条形,略扁,皱缩而稍弯曲,长3~15cm,宽1.5~6cm,厚0.5~2cm。表面黄白色至黄棕色,有纵皱纹及由潜伏芽排列而成的横环纹多轮,有时可见棕褐色菌索。顶端有红棕色至深棕色鹦嘴状的芽或残留茎基;另端有圆脐形疤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角质样。气微,味甘。(详见图三至四)
性味与归经:甘,平。归肝经。
功能与主治: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用于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头痛眩晕,手足不遂,肢体麻木,风湿痹痛。
三、餐桌上的天麻 天麻是一味常用而较名贵的中药,临床多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等症。由于天麻对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眩晕等效果显著,故常被人当成"补药"服用。天麻的食用方法有很多种,一般以不损失其各种有效成份为原则。常见的食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天麻炖鸡 材料:鸡1只(约500)g,天麻10g,调料适量。 做法:鸡洗净,天麻洗净、切片,置鸡腹内,鸡入锅加水清炖至熟烂,加调料入味后食用。 功效:熄风、行气、活血。 2.天麻枸杞煮猪脑 材料:鲜天麻1 00克,枸杞子15克,猪脑2副。 做法:将鲜天麻片、枸杞子加水文火煎1小时,放入洗净的猪脑煮熟后食用。每日一次食,或隔日一次也可。 功效:平肝息风,行气活血。对脑震荡后遗症所导致的头昏头痛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3.天麻蒸鸡蛋 材料:天麻粉6g,鸡蛋1个。 做法:将鸡蛋一头开一小孔,灌入天麻粉,用浸湿的白纸沾贴住鸡蛋上的小孔,摇匀,孔向上放入蒸笼内蒸熟,去壳,食用鸡蛋和天麻粉。 功效:平肝熄风,养心安神,对于肝风眩晕,或心神失养,失眠健忘等有效。对痔脱肛、子宫脱垂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4.天麻鸭子 材料:鲜天麻100克,生地30克,母鸭1只(约500克)。 做法:将鸭宰杀,去毛及内脏,与洗净切片之天麻,生地共炖至鸭料熟,加食盐、味精等调味。食肉饮汤。 功效:滋阴潜阳,平肝息风。适用于阴虚阳亢,妊娠先兆流产,伴目眩头晕,耳鸣头痛,口苦咽干等症。
四、市场上的天麻
天麻以质地坚实沉重、有鹦哥嘴、断面明亮、无空心者(冬麻)质佳;质地轻泡、与偶残留茎基、断面色晦暗、空心者(春麻)质次。“鹦哥嘴,凹肚脐,外有环点干姜皮,松香断面要牢记。”这是鉴别天麻真假的口诀。具体解释如下:①顶端有红棕色干枯芽苞,习称“鹦哥嘴”或“红小辫”;②底部有圆脐形疤痕,俗称“凹肚脐”或“肚脐眼”;③外表可见毛须痕迹,多轮点环节,习称“芝麻点”或“干姜皮”;④质坚硬,断面黄白色至淡棕色,角质样,俗称“松香断面”,有不好闻的“马尿臭”味儿,味甘。
市场上的天麻质量鱼目混珠,曾经报道过的混伪品有紫茉莉、大理花、羽裂蟹甲草(华蟹甲)、双舌蟹甲草(双花华蟹甲)、菊芋、芭蕉芋(蕉芋)(详见图五)、大九股牛(羊角天麻)、赤瓟、瓜蒌、芋(芋头)(详见图六)及用马铃薯块茎或淀粉造假等十几种来冒充天麻。但只要掌握正品天麻的鉴别特征,就很容易区分开来。
温馨提示:购买天麻等中药,请到正规医院药房、药店或原产地农户家购买,以免上当受骗。南阳市中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保健于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中医院,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命名的“国家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医院进购的每批中药饮片,均由中药饮片验药小组(由3名游学全国各地中药材种植基地、药材市场、生产企业的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和多名经验丰富的老药工组成)进行逐一取样、打开包装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请患者放心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