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FP——肝癌首选肿瘤标志物
70-95%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呈现AFP水平升高。AFP异常升高高度提示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在排除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瘤和妊娠情况下,血清定量测定AFP>400ng/mL持续4周,或是>200ng/ml持续8周,可诊断原发性肝癌。当存在肝转移时,AFP水平一般在350-400IU/ml以下。肝外肿瘤,AFP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高。
通过观察血清AFP的动态变化可了解患者病情进展状态。治疗后病人血清中浓度的下降通常预示着成功的治疗,而浓度上升则相反提示肿瘤组织的残留或复发。
AFP水平升高也可见于多种非恶性疾病,如:运动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遗传性高酪氨酸血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急性和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先天性胆道闭锁症,毛细血管扩张障碍等均可不同程度的增高。
妊娠时会出现AFP浓度的升高。孕妇血清异常升高提示胎儿脊柱裂、无脑儿或者多胎。AFP降低提示未出生的婴儿有Down’s综合征的危险性。
2、CEA——结直肠癌首选肿瘤标志物
CEA属于非器官特异性肿瘤相关抗原,分泌CEA的肿瘤大多位于空腔脏器,如胃肠道、呼吸道、泌尿道等。正常情况下,CEA经胃肠道代谢,而肿瘤状态时的CEA则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引起血清CEA异常增高。
在临床上,CEA增高常见于结肠癌、直肠癌、肺癌和胃癌。CEA水平升高也可见于乳腺癌、膀胱癌、卵巢癌、肝癌、胰腺癌、宫颈癌、头颈部癌等。
CEA测定的主要用途是用于手术治疗、化疗、放疗等疗效监测。一般手术切除后6周,CEA水平恢复正常,否则提示有残存肿瘤,若CEA浓度持续不断升高,或其数值超过正常5-6倍者均提示预后不良。肿瘤复发或转移常伴随着CEA水平的显著升高。连续随访定量检测血清CEA含量,对肿瘤病情辅助判断更具有意义。
CEA水平轻度升高也可见于以下良性疾病:结肠炎、胰腺炎、肾功不全、肝硬化、肝炎、闭锁性黄疸、肺气肿及支气管哮喘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吸烟对CEA有一定影响,吸烟会导致CEA轻度升高,但一般不超过10ng/ml。
3、CA15-3——乳腺癌首选肿瘤标志物
CA15-3检测主要用于乳腺癌的监测。异常的结果(如CA15-3水平的升高)提示需作进一步的临床检查。血清CA15-3检测对于治疗效果评价及预后都是极为有效的监测指标。术后血清CA15-3水平未能恢复正常提示尚有残留的肿瘤,而肿瘤复发在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之前通常都伴有血清CA15-3水平的升高。其含量的变化与治疗结果密切相关,可用于对乳腺癌病人术前、术后及治疗期间的动态监测。
CA15-3测定水平升高除了常见于乳腺癌患者外,还有报道可见于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肺癌、肝癌、胰腺癌和结肠癌患者,应予以鉴别。
CA15-3水平升高也可见于下列非恶性疾病:肝硬化、肝炎、自身免疫性疾病、卵巢和乳腺良性疾病。
4、CA125——卵巢癌首选肿瘤标志物
卵巢上皮表面不表达CA125,但在上皮来源的非粘液性卵巢肿瘤中CA125表达率很高,并可在血清中检测到。约有60%患卵巢癌的妇女,其血清CA125大于35U/ml。在癌症已经扩散到卵巢之外的患者中,有80%以上的患者,其血清CA125超过35U/ml。
CA125升高可见于卵巢癌患者外,还可见于子宫内膜癌、乳房癌、胃肠道癌和其它恶性肿瘤。各种恶性肿瘤引起的腹水也可见CA125升高。
血清CA125检测对于治疗效果评价及预后都是极为有效的监测指标。术后血清CA125水平未能恢复正常,提示残留肿瘤的存在,而在肿瘤复发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之前通常都伴有血清CA125水平的升高。血清CA125持续增高常与进行性恶性疾病和治疗效果不佳有关;反之,CA125水平的下降则视为预后良好和治疗有效的标志。在血清CA125超过35 U/ml的病人中,证实有95%存在残余病变,但阴性结果并不能排除病变。CA125是迄今残余性上皮型卵巢癌的最重要的标记物。
CA125升高也可见于多种妇科良性疾病,如卵巢囊肿、子宫内膜病、宫颈炎及子宫肌瘤等。轻度升高可见于妊娠早期、月经期和其它良性疾病,如急、慢性胰腺炎、胃肠道疾病、肾功能衰竭、自身免疫病等。明显升高也可见于肝硬化、肝炎。
5、CA19-9——胰腺癌首选肿瘤标志物
血清CA19-9浓度的升高通常与各种胃肠道恶性疾病有关,这些恶性疾病包括:胰腺癌、结肠直肠癌、胃癌和肝癌。CA19-9与CEA的联合使用,可预示胆囊肿瘤的发生。
血清CA19-9的测定主要用于对上述恶性疾病进行动态监测以辅助判断疾病进程或治疗效果。若在治疗后血清中的CA19-9浓度仍居高不下,则说明可能存在着潜在转移或残余肿瘤。血清CA19-9值持续增高则与恶性疾病的发展和疗效低下有关。血清CA19-9值的下降则说明预后良好,疗效显著。
在某些良性疾病如胰腺炎、肝炎、肝硬化、黄疸和其他胃肠道疾病时,CA19-9浓度也可升高,但往往呈“一过性”,须加以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