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所谓“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其实是指老年髋部骨折,俗话说:“老怕摔”。由于衰老,很多老年人都存在运动的灵活性降低、力量减弱和骨骼质量下降等问题,哪怕只是缓慢滑倒或者轻微磕碰,也容易造成老人骨折,如果家中的老人在摔倒后出现了髋部的疼痛、站立和行走受到影响,身边亲人就应想到股骨颈骨折的可能性,并及时将老人送到医院检查和治疗。这是因为股骨颈骨折多发于中老年群体,不仅容易发生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更有老人因为一次骨折卧床不起,导致严重的全身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股骨颈骨折也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它包括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都好发于老年人,其中股骨颈骨折病人,男性平均年龄72岁,女性平均年龄77岁。股骨粗隆间骨折平均年龄是66-76岁。髋部骨折,简单来说,就是髋关节周围骨折了,其实它是比较常见的骨折类型,髋部是人体从骨盆向股骨过渡的区域,包括股骨颈和股骨粗隆部。这里是重要的负重部位,从骨盆传递来的重力在这里拐弯;而这里的骨质以松质骨为主,人一旦上了年纪,骨质变得疏松,肌肉萎缩,特别是绝经后妇女,在骨质疏松时强度下降很大,因此容易发生骨折。这些情况使髋关节处在一个十分脆弱的状态,当一脚踩空,发生摔倒、滑倒,身体扭转倒地等轻微创伤时便可能导致股骨颈或股骨粗隆的骨折。
此类型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内科疾病,如不积极处理,原发病很有可能会随之加重。
由于年纪大了不该做手术,需要静养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老年患者发生髋部骨折后会选择保守治疗,一旦卧床时间较久,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压疮、泌尿道感染等并发症随之而来,骨折本身不可怕,反而正是这些并发症一步一步蚕食患者身体。 国外研究统计,由于以上种种原因,老年人发生髋部骨折后,一年生存率只有约50%,也就是你身边每2个发生髋部骨折的人,就有一个在骨折后一年内离我们而去,这也是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的原因。 其实年龄不是最大的障碍,只要身体基本情况可以,我们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多例90岁以上的病人,均恢复良好,提高了生活质量。
中医如何治疗?
中医内治法:根据骨折愈合过程,分为三期辨证治疗,再根据年龄、体质、损伤程度、损伤部位进行个性组方配药。一般规律是:骨折早期宜破,中期宜和,后期宜补。这种破、和、补的分期治疗,就是在治疗骨折的始终必须掌握治伤与扶正的关系。骨折初期是指骨折伤后l~2周,常用攻下逐瘀法、行气消瘀法、清热凉血法等,可用活血疏肝汤;中期是指骨折伤后3~4周,常用和营止痛法、接骨续筋法、舒筋活络法等,如三七接骨丸;后期是指骨折1个月以后,常用补气养血法、健脾益胃法、补益肝肾法、温经通络法等,如加味益气丸;②中医外治法:是指骨折损伤后的局部用药,如敷、贴、洗、搽、撤、浸、熨等,根据骨折三期辨证,一般初、中期以药膏、膏药敷贴,如活血止痛膏,后期以药物熏洗、热熨或涂擦,如展筋丹、展筋酊。
如何判断“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当发生突然跌倒或是外来因素导致髋部(胯部)疼痛,不敢站立,疼痛侧肢体较对侧缩短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一般普通X线摄片即可明确诊断。
“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医生能做什么?
其实髋部骨折患者因手术及麻醉风险造成的死亡概率比保守治疗并发症引起的死亡概率低很多,所以医生建议早期手术治疗,尽快恢复患者关节活动,减少不适。
对于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目前相关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比如股骨颈骨折我们目前可采用闭合复位微创(仅需3个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首先没有跌倒就没有老年髋部骨折,预防人生最后一次骨折从预防摔倒开始。其次,一旦发生老年髋部骨折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它就不能被称之为“人生最后”,重新下地走路将不只是梦想。
采取保守治疗会有什么风险?
由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很高而且在根据瑞典的资料,男性一生中发生髋部骨折的风险高达11.2%,女性更高达23%。髋部骨折是对老年人影响最大的一类骨质疏松骨折。不像那些发生在腕部或肩部的骨折,髋部骨折带来的疼痛和下肢活动障碍会迫使病人卧床,难以活动;而保守治疗需要卧床三个月左右,而卧床带来的四大并发症,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深静脉血栓和褥疮,哪一个发生了都会危及病人的生命。所以一旦发生髋部骨折,即使保守治疗也会危险重重。
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哪个方法最好。
与手术风险相比,需要卧床三个月的保守治疗的风险一点也不少,甚至会更大。针对这种情况,髋部骨折的治疗原则可归结为:“尽可能手术治疗”。这与大多数骨折治疗的“尽可能保守治疗”是不一样的。了解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发生髋部骨折的病人大多是老人,都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等合并症,很多都有手术史,对手术治疗常有较大的疑虑;手术风险确实又不小,医生也常有顾虑。这时候做手术就象闯关,需要骨科、麻醉科、重症监护室、内科等多科医生和病人以及家属通力合作,才能渡过难关。但是比较而言,保守治疗是更长、更大的一关,通过率甚至不如手术这一关。所以,这时需要医患双方充分沟通,下定决心,方能有把握闯过围手术期的难关;而一旦手术成功,病人康复的机会就大得多了,才有可能迎来最好的治疗效果。
根据骨折的部位,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其手术治疗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股骨颈骨折是关节囊内骨折,尤其是头下型骨折,伤后容易伤及血运,发生骨折不愈合或者股骨头坏死;股骨粗隆间骨折则是囊外骨折,骨折不愈合或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较低,但畸形愈合率很高。针对这种不同的特点,股骨颈骨折的治疗重点落在是否能保留股骨头上:如果错位很少或者已有嵌插,尤其在比较年轻的病人,可以选择保留股骨头,用三枚空心螺钉固定骨折;但如果已经发生了比较明显的错位,则最好选择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不论是螺钉固定还是关节置换,其手术技术都早已成熟,手术时间一般在一小时之内,出血量也不大。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则很少进行关节置换,治疗重点是骨折的稳定固定。目前主要的方法是在股骨内打入髓内钉进行内固定,这也是比较微创的办法,不用直接切开骨折部位,创伤小,手术时间一般也是在一小时之内。
即使对于合并多种内科疾病的老人,髋部骨折的手术也大都可以耐受;术后最大的优势就是很快能够下地,从而避免了诸多卧床并发症,相比保守治疗,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
面对“人生最后一次骨折”你能做什么?
首先要预防!任何治疗都比不上预防的重要性。 老年人摔倒容易出现髋部骨折主要原因之一是骨质疏松,当然,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股骨特殊的解剖结构仅仅是影响恢复的一个方面,另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骨质量。
进入老年,不少老人都会出现骨质疏松的症状,造成股骨上端的骨小梁变细、数目减少,排列也越来越稀疏。原本交织成网的负重结构逐渐破坏,股骨头颈部的力学性能大大减弱。此时的骨骼变得脆弱易折,且骨折后发生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的可能性也更大,可见骨质量对于老年人骨折的预防与恢复的重要性。因此,预防中老年人的股骨颈骨折,不仅仅要防范外在因素如摔倒、碰撞的影响,还要从身体内部入手,增加骨强度、防范骨质疏松。均衡的饮食、足量的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一定的运动量、必要时药物的辅助治疗,都是预防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有效方法,所以老年人正规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是非常必要的,除了常规补充钙剂、维生素D之外,也需要定期到医院做骨密度检查。
老年人在雨雪、道路结冰天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出行,如必须出行要选择防滑的鞋子出门,行走时可按照企鹅步方法行走;浴室、卫生间穿防滑拖鞋,放置防滑垫,淋浴完及时擦干地面;无论是晨起还是午睡后起床,都不要过快过猛,可在床上休息1分钟后再下床活动。最新研究发现,髋部骨折48小时内得到有效处理比72小时后处理预后好很多,所以如果一旦发生了“人生最后一次骨折”——髋部骨折,你需要做的就是尽快就近就诊,全面评估,尽早治疗。
祝广大患者早期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