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类孩子,他们晚上睡的不稳,或必须抱着睡,一放到床上就醒。或不停地哭闹,或能入睡,但稍有动静又会惊醒,24小时睡眠时间不足。家长认为孩子可能是饿了,喂了奶还是不行;或者认为肚子胀、不舒服,喂点助消化的药仍然不行。过去不知道其真正原因,也不知道它的危害,医生不当回事,家长更无奈,整晚换着抱,才能勉强睡一会,苦不堪言。
睡眠对任何人来说都很重要,特别是正在成长发育的孩子,良好的睡眠对身体的生长发育非常有益。
睡眠的重要性
1.婴儿睡眠与成长
就像给电池充电一样,婴儿在睡觉的过程中能够使消耗的体力得到补充和恢复。当机体沉睡时,与生长发育紧密联系的生长激素的分泌量达到最多;婴幼儿期的孩子睡觉时生长激素的分泌量可以达到非睡眠状态的三倍甚至以上。睡觉时能够为机体提供充足的生长激素,促进孩子神经系统和大脑的发育成熟,孩子也能够健康长大。孩子睡觉时,具有刺激肌肉生长和帮助肌肉恢复功能的激素会被更多地分泌出来。这些生长激素能够帮助孩子将体内的脂肪转化成肌肉中的能量,并且能够让孩子的身体更加强壮。
2.婴儿睡眠影响认知
婴儿睡觉的过程中,有一半的时间是大脑在整理、重新组装、认识白天接受到的信息的过程,研究表明,如果孩子睡眠不足,孩子的注意力就不能充分集中。如果睡眠不足的时间过长,孩子就会对外界的事物不感兴趣,还会对孩子的心情造成影响,上学前也不能够很好地适应。
3.婴儿睡眠与免疫抵抗力
如果睡眠减少或者没有睡眠,那么细胞的抵抗力就会降低,免疫细胞、T-细胞和单核白血球的功能也会有所衰弱。
4.婴儿睡眠与学习
研究报告指出,婴儿睡觉不只是为了恢复精力,也是为了刺激大脑,对学习来说十分重要。如果想要维持认知能力,扩张记忆能力,就需要睡眠,学习能力也需要记忆能力作为基础。
各年龄段宝宝睡眠时间有不同
新生儿:每24小时大约会睡16~18小时;通常会一气睡2~4小时,然后饥肠辘辘地醒来。这就是说,除了吃奶、换尿布、玩一会儿,大部分时间就是睡觉,但逐渐会在晚上睡得稍微比白天时间长。
2~4个月:宝宝每天平均睡15~16小时,且大部分睡眠时间会在晚上;白天醒着的时候会长些,不过还是需要睡上三、四觉才行。但这些也都因人而异。
4~6个月:平均睡眠时间约每天9~12小时,白天时候睡三觉,每次2~3小时。由于白天运动量增加,稍有疲劳的宝宝夜里就睡得很香。
6~9个月:宝宝每晚平均睡眠时间约11小时,通常白天上午和下午各有一次小睡,每次大约1~2小时。几乎所有身体健康的宝宝6个月开始都可以一觉睡到天亮。
9~12个 月:宝宝睡眠时间和睡觉的香甜程度因人而异,每天晚上会睡10~12小时,然后在白天再睡2觉,每次1~2小时。
睡眠是人的正常是生理本能,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且年龄越小,睡的时间越长。的确,宝宝睡眠时间比成人长得多,尤其是新生儿,每天大部分时间在睡觉,只是在饥饿、尿湿、寒冷或其他干扰时才醒来。
新生儿大脑发育尚不健全,足够的睡眠是保证新生儿及婴幼儿健康的先决条件之一。一个月内的新生儿,每天睡21-22小时,觉醒时间2-3小时,即除了吃奶、哭、排便外,基本上处于睡眠状态,睡眠时间占全天的90%。
闹夜,睡浅、少、易惊,对孩子的影响现在人们知道,宝宝闹夜、睡的浅、睡眠少,多是新生儿“轻微脑损伤”的常见表现。“轻微脑损伤”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新生儿轻微的脑损伤,如不严重的妊高症、不严重的新生儿缺氧、窒息、不严重的新生儿颅内出血等。因为不严重,就没有给予应有治疗,孩子在新生儿时期也就没有太严重的临床表现,吃的、睡的、玩的都好,也蛮机灵,也会笑,呼吸平稳,但就是在新生儿期表现为睡眠障碍,搅的全家不安。等大点睡眠症状会有所改善改善,可能又表现为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少数表现为孤独症、动作笨拙,体育不达标、感觉统合失调等,也可归属于“轻微脑功能障碍”的范畴。
国外统计20%的儿童患有“学习困难”,我国各地统计的发病率是6.6%~17.4%,在我国还有2%~10%的孩子患“多动症”。这些孩子,智力并不差,就是学习成绩差,或者是多动多言,整天活动不停。而这些孩子有一部分新生儿时期就有闹夜、睡的浅、睡眠少。
如何应对?对于这类宝宝该怎么办呢?
1、理疗:如高压氧治疗、经颅磁治疗、脑循环治疗、经络导平、生物反馈等改善脑功能,调节睡眠。
2、可进行推拿按摩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理阴阳。
3、感觉统合训练,特别是触觉的脱敏训练。
4、中医认为此种情况多为肾水不足,阴虚阳亢所致,可口服中药黄连阿胶汤、猪苓汤、镇肝熄风汤加减以滋阴潜阳,清心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