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南阳市中医院迎来了“南阳民间义务救援队”的五名抗洪救灾英雄,他们是雨夜逆行郑州连夜转战新乡,后支援卫辉市,一直奋斗在抗洪救灾一线的小伙子牛闯、徐昊、张帅、张斌、王锋等。
因在救援过程中新乡和卫辉的水被污染,下水救援的英雄们有的皮肤出现红肿、湿疹,有的出现发烧、伤口感染、呕吐等症状。回到南阳后,我院领导得知此事,第一时间联系他们,由副院长姚莉亲自带五名英雄到急诊科、皮肤科、疮疡科进行免费治疗并提供药品。
暴雨灾害天气过后,下水道系统、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堆肥场等等,细菌、病毒、寄生虫等会随洪水的传播而扩散,给人民健康带来巨大隐患。在应急救灾方面,中医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在防治灾后疾病方面具有简便、速效、经济、无污染等特点。
7月20日,河南郑州,暴雨如注,百年不遇的涝灾造成人员伤亡、房屋淹没………电视、抖音等各方新闻媒体报道的郑州灾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更牵动着所有南阳人民的的心。南阳市民牛闯当即发起号召,由70余人自发组织的“南阳民间义务救援队”成立,他们自己驾车,自己筹钱购买冲锋舟、快艇、发电机、照明设备等及很多南阳热心人士捐赠的灾区应急药品、夏凉被、凉席、食物、饮用水等物资迎着暴风雨逆行郑州。在郑州连续救援三天后,又转战辉县市、卫辉市持续救援。
他们的任务是帮助灾民转移,尤其是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小孩。志愿者们需要趟过一米多深的水,爬过被洪水冲断的断桥才能到达村子。村子水位最高时已经淹过了一层楼,洪水退去后,留下很深的淤泥,最深处可达50厘米。由于淤泥太深,鞋子常常深陷泥中,志愿者们索性脱掉鞋子光脚入村帮助群众转移。协助转移的群众最大的96岁,80岁以上的也有二十余名,由于这些老人行动不便,志愿者们利用担架、独轮车甚至工地用的小推车来转移这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在这满是淤泥的地方,个人步行就已经相当困难,还要抬起担架,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几天的泥里来水里去,队员们的双脚因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加上在淤泥中光脚徒步,他们的脚都碰伤了,而且因为长时间浸泡,伤口越来越严重,但他们丝毫没有退却,第二天依然穿着湿透了的作战靴奔赴抗洪一线。
7月23日晚上,连夜转战新乡,前往新乡牧野区曲韩社区转移群众。这个社区因为靠近卫河,受灾比较严重,需要志愿者们驾驶冲锋舟进入社区寻找被困群众。由于水深一米多,为了维持船的稳定,方便群众上船,他们就在水里背着群众转移到冲锋舟上。在转移一名行动不便的老人时,背着群众的队员们只能自己整个人浸在水里才能通过漫水楼道,等他们从楼道出来的时候,已经憋的满脸通红,喝了好几口水。有的队员在背着群众转移的时候,不小心踩到钉子上,但也没有停下来,强忍着剧痛把老人背到船上。
7月26日,“南阳民间义务救援队”前往卫辉参加一线转移群众工作。当天中午,仅在第一附属医院就往返28次,协助转移重症病人、老人、儿童90人次。据不完全统计,此次郑州和新乡抗洪抢险,“南阳民间义务救援队”共转移群众1200余人,为郑州和新乡两地抗洪做出了南阳公益志愿者的一份贡献。
他们宁可自己流汗、甚至流血,也不愿意让群众委屈流泪;宁可自己多趟几脚泥,宁可自己多跑几趟腿,也要让群众少受一点儿累,少遭一点罪。从踏入灾区的那一刻起,他们始终披星戴月、不舍昼夜地投入在抗洪抢险一线,他们是这个时代的英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是河南人的自豪,他们是南阳人的骄傲,向英雄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