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是以现代化学、医学为主要理论指导,研究、开发和生产用于治病、防病药物的一门科学。
一、现代药学起源
药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指出“有了人类就有了医疗活动,认为医学的历史是从有文字记载开始的,那是错误的”。 据考证,早在公元前6世纪人们就已通晓用酒曲治胃病的方法。
现代对非洲黑猩猩的研究发现,黑猩猩具有简单的但目的性很强的应用特定植物治病的行为。
中国的《神农本草经》可称为世界上较早系统记载药物的专著,出现在公元一世纪前后,共收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物252种、动物药物67种、矿物药物46种,记载了许多药物的疗效。如麻黄治喘、海藻治瘿(甲状腺肿)、大黄导泻、常山截疟、水银与硫磺治皮肤病等等。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578年)是他在长期的医药实践中,行医、采药、调查、考证、参考历史书籍、总结用药经验纂编而成。全书共52卷,约190万字,共收载药物1892种,附方11000余首,插图1160幅,被译成英、日、朝、德、法、俄和拉丁等七种文字,传播世纪各地,是举世闻名的药物学巨著。
埃及的公元前1500年的 <<Papyrus Ebers艾柏斯纸抄本 >>,收集了800个处方、700种药物。
古希腊时代的名医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前377年)重视饮食和药物在治疗中的意义,应用大麦粥、海葱、白藜芦等作为治疗药物
希波克拉底学派认为:四种液体失调(血液、粘液、黑胆汁和黄胆汁)乃是疾病产生的原因。
罗马 盖伦(Galen)( 129~199年 AD)罗马最著名的医生和药物学家。盖伦曾编写了《伦治疗术》和其它有关药物学的著作,并对许多草药作了植物学分类,创造出阿片和许多其它的药物制剂,至今许多简单 的植物浸膏仍称为盖伦制剂(Galenials)。
在世界上是阿拉伯人在公元8世纪率先开设了世界上第一家私人药店,从此开创了医药的分家。
欧洲人认为世界上第一部官方药典是 1498年在佛罗伦萨出版的新调剂大全。
第一部由官方组织编纂的药典是公元7世纪由唐朝政府编的 《新修本草》,于公元654年颁布 ,又称《唐本草》,共收载中药852种。
瑞士医生巴拉塞尔苏斯(Paracelsus1493~1541)。他反对使用草药,敦促炼丹术士们停止炼制毫无作用的长生不老药,而应该把他们的技术和知识应用到从矿物提炼化学药品,以满足病人的需要。
1805年 Serturner(德国 ) 分离出吗啡 1818年 Pelletior(法国)分离出番木鳖碱
1819年 Rurge分离出奎宁(金鸡纳碱 )
1820 年,另两位药物化学家又一次分离出了奎宁 ,并敦促医生们对此进行治疗性研究。这一要求立即得到医生们的响应 。这标志着纯化合物药物应用于临床的一个新起点
1832年 Rubiquet(法国 ) 可待因
1833年 Mein 阿托品
1855年Niemann 可卡因
二、现代药学的发展
1、药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古代至十九世纪末利用天然药物的时期
1805~1835年的三十年间即有约30种重要的有效成分从天然药物中被分离出来
第二阶段:十九世纪末药物合成的兴起 化学治疗的概念得以深化
1910年 Ehrilich合成606(胂凡纳明 )可以说是药物合成的开端
百浪多息 百浪多息1932年德国人杜马克(G. Domark)在研究抗菌药物时合成的一种磺胺染料, 经动物实验证明它对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有特效,从而成为第一个对任何全身细菌性感染真正有效的化学治疗剂。
二十世纪是寻找天然有效成分和合成药物并举、通过大量筛选实验得到许多对急性传染病有特效的药物的时期。
1956 年西德反应停药物上市造成轰动一时的惨剧而完全结束了这一时期 。
第三阶段:主要是指二十世纪40至60 年代,在合成药物大量上市的同时,生物化学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第四阶段:是指上世纪70 年代以来的近几十年,医学、化学、生物学三者紧密结合,研究体内调控过程,从整体直达分子水平。多学科渗透交叉,可称为生物药学时期。
2、各学科发展现状
药物化学----随机合成、逐个合成发展到计算机辅助设计、定向合成药物。多步骤液相合成发展到一步固相合成的组合化学。
药理学-----新药筛选发展到高质量的机器人筛选、酶、细胞、受体筛选。作用机理研究从整体、器官、细胞发展到分子水平、量子水平。
药剂学------由一般制剂倒缓释、控释、速释。
药物分析学------化学比色到HPLC, GS, MS,手性化合物。灵敏度不断提高-体内药物分析。
生药学------形态-显微-化学-基因 陆地到海洋。
微生物学----生物技术广泛应用,转基因生产药物。各种酶不断分离纯化,基因治疗。
药学 |
药理学 |
药剂学 |
药物化学 |
|
分子药理学 |
物理药剂学 |
药物分析化学 |
临床药理学 |
生物药剂学 |
合成药物化学 |
|
毒理学 |
药物动力学 |
植物药物化学 |
|
神经精神药理学 |
工业药剂学 |
生物药物化学 |
|
遗传、发育、时间、老年药理学 |
临床药剂学 |
|
|
|
放射药剂学 |
|
现代药学 随着化学、物理学、生物学、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兴起,大大促进了药学的发展。其主要标志就是学科分工越来越细,尤其是20世纪以来,早期没有分科的药物,因科学技术的发展,已先后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从而使药学分离出去。而且又与其它学科,互相渗透成为新的边缘学科。尤其是近年来受体学说和基因工程的创立,为药学事业的发展产生了一个新的飞跃。
三、我国药学的现状与发展
1、药物化学方面药物化学是新药研究与开发的先锋。我国新药研究已处于一个由过去几十年的仿制为主转到以创新为主、仿制为辅的时期。 今天, 我们已拥有了2000多家化学制药企业,能生产抗生素、激素、维生素、解热镇痛药等24 大类1350多种原料药,总产量达30多万吨,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上原料药生产的第二大国。
2、药物制剂方面我国生产的药物制剂已达3000多种。中成药制剂也有3000多种。
3、药理学方面尽管目前大多数工作还是以验证为主,但近些年有关中药药理的基础性研究和以近十几年国外归来人员带回的现代药理学手段与方法大大促进了药理学的独立发展。
4、药物分析方面 药物分析的发展与分析化学的发展息息相关,尤其是近年理化测试与分析仪器和计算机技术的进展,大大促进了药物分析的发展。
5、 生物技术与生物制药方面全国的生化制药企业已达300多家,并建立了先进的生化药物生产线,能生产胰岛素、肝素钠、玻璃酸等,多种现代技术产品。1989~1998年十年间,我国批准的基因工程生化药物有11个品种,主要有重组人的干扰素,重组人的白介素-2等
6、 抗生素方面 自1929年Fleming发现第一个抗生素—青霉素到1943年用于临床已过去半个多世纪了。这半个世纪以来,抗生素为人类健康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现在我们这一代人也只能从资料中看到某某年某某疾病(瘟疫)大流行等 。
目前临床应用的抗生素极少是我们独自研究的品种。我国抗生素研究开发目前还是已仿制为主、寻找高产的菌株为主。广开菌源、应用新的筛选体系及基因工程技术将是我国微生物制药的主要发展方向。
7、中药与天然药物方面
四、医药产业面临的问题
问题1 从整体来说, 我国的医药产业还缺乏自己的知识产权,生产的药物品种多数属仿制之列
1990年,我国生产783种药品,仿制品种占97.4%,创制药品仅为20个品种。 1991年至1996年的5年中,卫生部共批准新药1546项,其中二类(仿制)和四类(改变剂型)的药物是其中的主体,分别为336项和1019项。一类新药(即创新药物)仅有41种,占2.6%。进口原料生产制剂逐年增加,1994年为65项,1995年增至80项,1996年达到141项。
问题2"洋药"大举涌入,挤占国产药品市场,控制了一部分民族医药工业。
1994年我国药品进口额为5.6亿美元,1995年上升到7.5亿美元,1996年又猛增到8.9亿美元。在国内医药市场销售中,进口药品所占的份额逐年上升,1993年为11%,1994、1995、1996年分别为14%、22%、33%,1997年达到近40%。同时三资企业产品销售额增长显著。两者合计,约占我国医药市场销售额一半左右,致使我国原有相对优势的民族医药工业阵地逐步缩小。三资企业产品销售额增长显著。两者合计,约占我国医药市场销售额一半左右,致使我国原有相对优势的民族医药工业阵地逐步缩小。
针对我国医药工业面临的这种严峻形势和挑战,我们必须采取果断有效的措施:
(1)大力加强创新研究;(2)创新必须从基础研究入手;(3)药物作用新靶标的研究 ;(4)新的筛选模型和筛选技术的研究;(5)结构生物学和药物分子设计;(6)药物创新中的重要化学问题研究;(7)集中目标,突出创新,组织多学科综合研究。
五、医院药学技术史
1、医院中药学 我国古代医药不分、师徒相传,行医兼售药。医药分设始于周,据《周礼•天官》记载,当时已有正式藏药机构,并设管理医和药的各种官职。对药物的经营,只有私人开设的药铺。汉朝以后,方有公办药房出现“药局”的名称始于魏(公元386~534年)。宋神宗熙宁9年(公元1076年)设立“惠民和剂局”。其为办性质不仅是我国宋以前,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公办药房。明清两代均设有官办御药房。个人开办的街市药房启遍布大中城市和农村集镇。新中国成立后,各医院先后组建中医科、增设中药调剂室。现在多数县建立了中医院、中药房。加中药加工设备,组织机构日臻完善。由调剂、制剂、加工炮制、药库、煎药等部门组成。
2、医院西药学 随着国际交往,西医也传入我国,医院建立了西药房。从1881~1910年医院药房条件非常落后,一般为照方配药或配制一些简单的制剂。那时的药师称司药,所用药品原料全靠进口。医院的度量衡全为英制。辛亥革命(1911年)后,才有了中国自办的医药院校和医院,医院药学也有了较大发展。有了制剂室,可炮制临床应用的制剂,如合剂、片剂、丸剂、软膏等。北京协和医院当时的药房主任高目的先生。于1929年创办了药学讲习所,为北京培养了大批药学人才。
我国医院药学的发展,在新中国成立后有了4次大的变化。
(1)60年代末中药制剂;
(2)70年代开始研究临床药学和医院药剂学;
(3)70年代中期计算法进入药学管理;
(4)80年代中期开始强调医院制剂和药品质量控制;
3、医院药科学与技术进步自从世上有了医院便有了医院的药科学,医院药科学与其它应用学科一样,其自身的发生发展,直接受到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所取得的成果,直接受到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所取得的成果,必将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医院科学领域,作为药学领域中的医院药学是怎样依赖于基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将又怎样推动医院药学迈向更高水平,应明了医院药学发展史与技术进步的关系,以此探讨医院药学发展规律,促进医院药学发展。
医院药学是与临床接触的药学工作,是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其发展历史较长时间来是以药剂学为核心展开的技术工作,它随着内部各项技术工作的深化,逐渐又形成一个技术领域,近年发展则出现了质的飞跃,并被确认为医院药科学,其发生发展与其它科学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似可分3个阶段:
(1)以药剂学为核心的医院药科学:或可称为经验药剂学阶段,国内时间划分上约是1928-1962年,支撑这一技术工作的基础学科主要是以化学为主,其工作特点为:1)以原生药或脏器为原料的粗制剂占的比例比较大; 2)处方调剂的工作量较大; 3)药品的含量测定是质控的唯一标准;包揽一切医疗物质供应。
(2)以生物药剂学为核心的医院药科学:六十年代初,1963年进入初级生物药剂学阶段,将化学动力学列入药剂学,七十年代即进入生物药剂学阶段,在时间划分上似可定为1963-1982年(国家卫生部召开临床药学座谈会),支持技术工作的基础学科为化学、数学、药物动力学及高分辩率的检测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引力,其工作特点: 1)以药用标准的精制原料生产制剂增多; 2)处方的调剂工作量部分减少转向关注发出药品的合理应用; 3)在药物质量标准控制中除含量测定外,注意了药物稳定性,生物利用度测定; 4)开始了血药浓度监测工作; 5)电子计算机引进医院药学; 6)药品与药材供应分开,供应工作走向专一。
(3)以现代药剂学及临床药学为支柱的医院药科学:可谓现代医院药科学。支持这一总体工作的学科除在关的化学基础外,涉及到高深的数理知识、临床药理、先进的测试技术、现代管理学知识,其工作特点,在生物药剂学阶段的基础上将突出的表现为:1)医院药剂工作的机械化自动化; 2)临床药剂学将围攻疑难疾病如肿瘤等的治疗药物制剂研究;3)开展临床用药评价,合理用药或联合用药的研究及科学评价;4)家用科学管理;5)应用电子计算机。